新加坡统计局发布第二批 “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 数据。
家庭住房
新加坡2020年有137万户新加坡居民(包括公民和永久居民),高于2010年的115万户。
住在组屋的居民住户,与10年前相比略减,住在公寓的居民住户则增加,从10年前的11.5%上升至16%。
尽管仍有五分之四(78.7%)的居民住户住在政府组屋,但比率低于10年前的82.4%。
四房式组屋仍是最普遍的居住屋型,每三户居民中,有一户住在四房式单位。
与此同时,住在公寓或其他非有地私宅的居民住户,从2010年的11.5%上升至去年的16%。住在有地私宅的居民住户比率则保持在5%。
2020年,近九成(87.9%)的居民住户是住在自己所拥有的房屋,比率略高于10年前的87.2%。
本地居民家庭平均人口在过去十年有所减少
新加坡居民住户中,独居者和两人小家庭所占的比率,过去10年有所增加。
其中,独居者的比率从2010年的12.2%上升至2020年的16%。同一时期,二人家庭的比率也从18.8%增加至22.6%。
不仅如此,独居者当中,住在四房式或更大的组屋,以及公寓或其他非有地私宅的人,去年达到51.3%,显著高于2010年的45.5%。住在三房式或更小的组屋的人则有46%。
过去10年,随着小家庭越来越普遍,新加坡居民的平均住户人数从3.5人减至3.2人。去年,近六成的居民住户拥有三个或更少的成员。
小家庭家庭增加的现象,在马来社群中最为显著。马来族居民中,拥有三个或以下成员的住户比率,过去10年从35.7%上升至49.9%。相比之下,华族和印族的小家庭家庭增幅较低。华族居民中,拥有三个或以下成员的住户比率,同期从53.7%增至61.6%,印族则从47.7%增至50.6%。
尽管如此,马来族居民的平均住户人数仍最多,为3.7人。华族和印族居民的平均住户人数则分别是3.1人和3.4人。
与此同时,家有年长者的居民住户也增加。至少一名成员年龄在65岁及以上的居民住户,比率从2010年的24.1%上升至去年的34.5%。全部成员是65岁及以上的居民住户,比率则从4.6%增至9.3%。
居民收入
新加坡居民家庭的每月平均和中位数收入过去10年皆有所增加。
居民家庭的每月工作收入中位数过去10年来,每年增长3.3%,从2010年的5600元,增至2020年的7744元。如果将通货膨胀率考虑在内,本地居民家庭每月工作收入中位数,每年实际上增长了1.9%。
如果把家庭人口考虑在内,居民家庭的每月工作人均收入中位数,从10年前的1638元,增加至2020年的2463元。这也意味着,居民家庭每月工作人均收入中位数,每年增长4.2%,将通货膨胀率考虑在内每年实际增长则为2.8%。
三大种族居民家庭每月工作收入过去10年来都增加
以华族居民家庭来说,过去10年来,家庭每月工作收入中位数,每年增长3.4%(实际增长率为每年2.1%)。
马来居民家庭从工作获得家庭月入中位数,每年增长为2.8%(每年1.4%实际增长)。
至于印度家庭,他们从每月家庭工作月入中位数,过去10年来,每年增长3.5%(每年2.2%实际增长)。
如果将家庭人口考虑在内,马来居民家庭每月工作人均收入中位数,在2020年达1594元,过去10年来增幅最显显著,每年增长4.3%(实际增长率是每年3.0%)。
家庭每月中位数工作人均收入第二和第三高,依次为华族和印族居民家庭。
华族居民家庭每月人均收入中位数,每年增幅为4.2%(每年2.9%实际增长);至于印度族居民家庭,则每年增长3.9%(每年2.5%实际增长)。
随着家庭每月工作收入过去10年来的增长,更多居民家庭跨入较高收入阶层。
每月工作总收入至少9000元的居民家庭,从2010年的29.7%,增加至2020年的44.2%。
每月工作总收入2万元及以上的居民家庭,去年占居民家庭总数的13.9%,比10年前的6.6%,比率增加超过一倍。
生活能力
65岁以上 11.2%有至少一种基本生活能力难自理。
新加坡在2020年有9万7600个居民无法或难以完成至少一种基本生活能力,其中超过七成是65岁及以上年长者。
这些65岁及以上年长者当中,去年有超过九成是与他人同住,当中83.1%是与配偶或子女同住。
难以或无法进行至少一种基本生活能力的居民中,最常见的是行走及活动功能方面的挑战,去年有6万2500人;其次是生活上无法或难以自理,人数达3万2100人,分别占总居民人口的1.6%和0.8%。
65岁及以上年长居民当中,无法或难以行走和自理者,比率相对更高,分别占8%和4.2%。
无法或难以完成至少一种基本生活能力的居民当中,只有约11.4%在2020年参与劳动队伍,对比基本生活能力没有问题的居民,约69.3%参与劳动队伍,显著来得低。
无法或难以完成至少一种基本生活能力的15岁至64岁居民当中,31.2%在2020年参与劳动队伍。其中,听障者的劳动队伍参与率最高,达45.7%;其次为视障者(36.5%)和行动障碍者(22.5%)。
无法或难以完成至少一种基本生活能力的15岁及以上受雇居民,去年接近六成使用公交通勤;15.5%只乘坐汽车、德士或私召车去工作。不需要交通工具的占16.1%。
交通出行
更多居民选搭地铁或轻轨列车及公共巴士上班.
选择搭公共巴士、地铁或轻轨列车,或是结合以上这三种交通方式上班的受雇居民比率在去年达到57.7%,比起2010年的54.6%来得高。
当局指出,随着新加坡持续扩建地铁轻轨网络,更多人选择通过结合地铁或轻轨列车及公共巴士的交通方式上班。
有鉴于此,只搭公共巴士上班的居民比率过去十年出现了滑落。
与此同时,乘坐汽车上班的居民比率同样有所减少,从2010年的24.8%跌落至2020年的21.1%。搭德士或私召车上班的居民比率则从1.3%,增加到3%。
在2010年至2020年之间,受雇居民使用地铁或轻轨列车及公共巴士所需的平均时间增加了五到十分钟,可能是因为这些交通方式路程增加的关系所致。
另一方面,更多小学及以下学生使用汽车、德士或私召车的交通方式上学,比率从2010年的14.5%,上升到2020年的22%。另外,43%则无需搭乘交通工具,比率比2010年的46%来得少。
至于中学及以上的学生,他们上学主要使用的交通方式依旧是结合地铁或轻轨列车及公共巴士。
值得一提的是,修读专业资格证书和其他专业文凭课程的学生以及大学生当中,无需搭乘任何交通工具者的比率显著增加,分别从十年前的2.6%和3.9%,上升到7.4%和9.1%。
整体而言,大部分学生上学的平均所需时间过去十年都有所增加。
相比之下,小学及以下学生和中学生去年上学的平均所需时间较短,分别只需要15和30分钟。大学生平均所需时间最长,达到60分钟。
居民分布
勿洛居民人口最多 达27万6000多人
去年共有超过404万居民居住在本地九大住宅规划区里,其中四个有超过25万人居住,分别是勿洛、裕廊西、淡滨尼和兀兰。
在2020年,勿洛是本地最多居民居住的住宅区,该区总人口达27万6990人。
相比其他住宅区,欧南、双溪加株、梧槽、红山、宏茂桥、女皇镇、加冷、大巴窑和金文泰等地有较多年长者居住,每五人当中,就有一人年纪在65岁及以上。其中,欧南有最多年长居民,比率达25.5%。另外,榜鹅则有最多五岁及以下居民居住。
整体来说,新加坡去年的总人口达到569万人,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7810人,这个人口密度比起2010年的7146人来得高。
另一方面,去年大约28万4000名或12.9%的受雇居民在市区核心工作,那一带是最多居民工作的地区;其后依次为女皇镇、芽笼和红山,各有超过10万名居民在这些地方工作。
从年龄层来看,在市区核心工作的居民多为年轻人,将近三分之二是45岁以下居民,仅3.6%属65岁及以上。武吉班让、梧槽、勿洛和后港等九个工作区则有至少10%的受雇居民年纪是65岁及以上。
在市区核心工作的受雇居民中,86.2%至少拥有中学以上学历,比率是所有工作区中最高的。
婚姻生活
随着女性劳动参与率增加,过去十年有更多女性在婚后依旧持有工作。
过去十年里,已婚夫妻的数量从2010年的88万零800对,增加到2020年的97万7300对。
随着更多女性投入劳动市场,已婚夫妻当中,太太受雇的比率也从52.9%,上升到60%。相应的,只有丈夫受雇的比率则从十年前的32.6%,减少到24.9%。
在已婚夫妻中,夫妻同时拥有工作的“双职工夫妻”(dual-career couples)比率仍占多数,从2010年的47.1%增加到去年52.5%。
从各年龄层来看,整体上“双职工夫妻”比率都出现了增长,其中35至49岁夫妻的增幅最为显著,达12.2%。
除了没有工作的夫妻以外,两夫妻月入超过9000元的整体比率从十年前的29.9%,大幅增加到去年的48%。
其中,月入为2万元及以上的夫妻比率显著增长,从7.3%上升到16.4%。
与此同时,随着本地男性和女性持续接受同等教育,已婚夫妻俩拥有同等教育程度的比率也从十年前的44.3%,增加到去年的46.6%。妻子比丈夫拥有较低教育程度的比率相对减少了。